她最先是在廣州的天臺游樂場演出粵劇,參加的是全女班,班名「鏡花艷影」,初演小生,后演文武生,演的多是馬派(馬師曾)的戲。其后她又四處走埠,在梧州成名,成名作是《西廂待月》。一九三九年她已在全女班「群芳艷影」中挑大梁。她戲路這時已從馬派轉為桂派(桂名揚),有女桂名揚之稱。她是反串(女扮男裝)演出的。演的多是文戲,由于她聲、色、藝俱全,扮相演出特別風流瀟灑,極為觀眾(尤其是女性觀眾)喜愛,致有「戲迷情人」美譽。
從一九三五年到一九四五年,她一直在澳門演出。她是「金星」,「三王」等粵劇團的臺柱,更是澳門的長壽班霸「新聲粵劇團」的創辦人和臺柱。她在「新聲」的戲寶有《晨妻暮嫂》,《紅樓夢》。
抗戰勝利后,她領導的「新聲劇團」移師香港演出,此后她一直留在香港演出,直至一九六九年后并無再踏足舞臺。在此期間,她參加過不少著名的粵劇團演出,如「大鳳凰」(拍檔有粵劇名伶薛覺先等),「艷陽天」(拍檔有芳艷芬)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她和白雪仙組織的「仙鳳鳴劇團」。她和白雪仙是舞臺上的最佳拍檔。她在「仙鳳鳴」主演過不少名劇,有如《九天玄女》、《三年一哭二郎橋》、《帝女花》、《紫釵記》、《蝶影紅梨記》、《牡丹亭驚夢》、《白蛇新傳》等。她從出道到退休,在舞臺上一直享譽數十年,從未中斷和低沉過,這是粵劇藝人中罕見的。
戰前她曾參與過電影《神秘之夜》(三七)的演出,不過她正式從事電影演出是在一九五一年,主演的第一部電影是《情困武潘安》。從一九五一年到一九六七年,她一共主演和參演過超過三百部影片,由她主演的就接近二百九十部。她主演的多是粵劇戲曲片,差不多她主演的著名粵劇都搬上了銀幕,如《帝苑春心化杜鵑》(五一)、《晨妻暮嫂》(五二)、《富士山之戀》(五四)、《洛神》(五七)、《火網梵宮十四年》(五八)、《可憐女》(五九)、《紫釵記》(五九)、《帝女花》(五九)、《蝶影紅梨記》(五九)、《白兔會》(五九)、《金鳳斬蛟龍》(六一)、《紅菱血》(六四)、《十奏嚴嵩》(即《大紅袍》,六五)等等。香港出產的杰出和優秀的粵劇戲曲片,大部份由她主演。
她主演的最后一部影片是一九六八年公映的《李后主》。它創下粵語片最大制作,最長映期和最高收入的紀錄。其后她便因健康問題退出了藝壇。但她和白雪仙仍不斷指導栽培由她們的弟子龍劍笙,梅雪詩等組織的「雛鳳鳴劇團」,直至把它扶持成為著名的、空前的長期粵劇班霸。她們對粵劇的革新和培養粵劇接班人,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著名電影演員陳寶珠是她的得意門生。任劍輝退休后與白雪仙專心扶助弟子龍劍笙、梅雪詩、江雪鷺、朱劍丹、言雪芬等人組成的「雛鳳鳴劇團」。1989年11月29日在香港跑馬地寓所[逸廬]病逝,享年77歲。
及后,白雪仙成立“任白慈善基金”,于1990年重映兩人的告別作《李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