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納多·貝托魯奇于1940年3月16日出生于意大利的帕爾馬。早在24歲時,他便導演了轟動一時的影片《革命前夕 Before the Revolution》(1964),并因之而奠定了他的事業基礎。 貝特魯奇擅于把富有家庭氣息的浪漫情節和內蘊的心理批判作為表現的核心,并結合一些政治、社會內涵,形成了他獨特的創作風格。1968年,由他執導的影片《同伴 Partner》就頗具當時興起的新浪潮電影的特質。此后,他在影片中開始探索那些具有心理困惑的人物身上所折射出來的深厚魅力并在《蜘蛛的計劃 The Spider’s Stratagem》(1970) 一片中首獲成功。 1971年,貝特魯奇導演了影片《The Conformist》。在該中,他表達了跳舞是一種暗喻的創作主旨。兩年后,在其導演的《巴黎的最后探戈 Last Tango in PARIS》(1973) 中他又再度表露了這種創作思想。1977年,貝特魯奇更是以大手筆制作了頗具史詩氣息的《1990》。該片講述了兩個出生背景不同的男人在世紀交替的45年間的友情與斗爭,并以此折射出了廣闊的社會內容和尖銳復雜的階級斗爭,獲得了評論界的交口稱贊。不久,貝特魯奇又拍攝了《Luan》(1979)一片,口碑不菲。 進入80年代,貝特魯奇更是佳作迭出。先是1981年導演了《一個荒唐男人的悲劇 Tragedy of a Ridiculous Man》,該片講述了一個父親尋找親生兒子的曲折經歷,影片以其內含的深遂思想廣受好評。1987 年,他更是推出了力作《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影片以獨特的視角來審視古老中國最后一個封建帝王溥儀的情愛與政治生活,極具哲理、人生意味。該片獲得了九項國際大獎,它無疑成了貝特魯奇導演生涯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92年之后,貝特魯奇著手執導了一個三部曲《L’- esppit Edl’exil》(1992)、《De Domeinin Ditvoor- st》(1993)和《The True Life of Antonio》(1994), 并在1994年導演了影片《Little Buddha》, 都有較好反響。貝特魯奇總是喜好把一個簡單的情節與相對不令人滿意的戲劇性結局相結合并以此來闡述他的創作主旨。在1996年導演的新片《偷香 Stealing Beauty》中,他精心構建了一位19歲美國少女孤身去意大利找尋生父的故事情節。影片透過抒情表象表達了包容性較大的思想內涵,傾倒了諸多影迷。